Wednesday, 23 February 2011

基督城


大教堂前星巴克窗户窥看高塔

基督城地标,大教堂(The Cathedral)的高塔在那天的地震中被无情的地牛狠狠的折断。教堂顶尖上的十字架,变成地上的残片败瓦。大教堂是旅客聚集点,上高塔看景是要收费的,我记得是纽币5元。为了省下那5元,我没上高塔,如今成了一个小遗憾。
在网上翻阅灾后基督城的照片,熟悉的街道名字却再也看不到印象中的建筑。从教堂前地的Worcester St., 经过 Gloucester St., Armagh St., Kilmore St., Peterborough St., Salisbury St., 到了Bealey Avenue拐左前行两个交通灯就回到旅舍。这是那一年我在基督城拿着地图独自开着车子慢慢记下的路线。而今照片中的街道,只看到被撕裂的道路和坍塌的店铺,我找不到回旅舍的路了。
照片里看到曾住过的背包旅舍被毁于一旦,我想我们那一年的背包客是幸运的。基督城相对于我们打工的北方葡萄小镇Blenheim,它就像是个天堂。在Blenheim我们不是背包客,只是一群卑下的廉价劳工。我们努力的攥钱只为凑足旅费然后开始各自的旅程,许多人的第一站就是这南岛第一大城。

在基督城,我们是不会寂寞的,不管是市中心的街道上,图书馆,大教堂前地或是各个旅舍内总会遇到熟悉的脸孔。打工完后的大家,不管往哪个方向走最终都会相聚在这。它就像是一块大磁铁,也是我们的停歇地。
夜里大教堂前留影

等待忠勉调设相机时,安見子提议用影子排ABC。失败了,但我们很开心。
 
日本的安見子,阿根廷的伊莱亚斯,马来西亚的忠勉,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到那海港小镇Lyttelton远足,吹海风,吃那大得吓人的汉堡。我们站在Lyttelton的山头岩石处,摆着姿势在那蓝天白云的海港前留影。谁都不能预见无情的地牛早就潜伏于此,一年半后这里成为了震央。
等待我们收拾行装的安見子







Lyttelton海港的山头

















从Lyttelton 山头望向基督城




在南岛的七个月,前后到过基督城四次,除了第一次在那待了一星期,其余三次都只是南上北下时匆忙路过。但是我还是看过这花园城市的绚丽。一簇一簇在花圃中艳丽的郁金香和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,点缀着那些古朴的石头建筑,我庆幸是在春天来到这个城市。纽西兰的蓝天与悠闲曾使我兴起留在基督城考取博士学位的打算,好玩的是最后却也是纽西兰的雪峰峻岭让我打消继续求学的念头。
城里到处可见的郁金香花圃

这就是花园城市













那一晚在旅舍的餐桌上,我们谈天说地,喝着台湾妹买回来的葡萄酒。“Tan, you want MP3”在一旁忙着拷贝歌曲的安見子问。我很少听歌,基于礼貌我还是点了头。2Gb MP3有好几百首歌吧。“Which one is nice?”我问,日本女孩翻开档案内的文件夹,犹豫一会,点播了一首日文歌。音乐响起,安見子和中岛美嘉一同唱起那首雪の华,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安見子的日文。我不懂那首歌唱的是什么,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当我再听这首歌,我总会想起那座城市和在那度过的时日。

二月廿四日二零一一年, 怡保

刚听到基督城地震时我不以为然,五个月前的7级地震损坏不了这座城市,现在6.3级算不了什么。看到震后的大教堂出现在新闻录像中,我被惊吓了,怎么这次会那么的严重。我是无神论者,但是如果真的有神的存在,希望祂会眷顾基督城和它的子民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